文章内容
    • 新闻中心
    • 车辆展示
    • 联系我们
  • 公司简介
  • 大件货运输
  • 大件运费
  • 运输案例
  • 售后服务

更多分类

所属栏目: 物流运输宝典

交通运输体系发展不和谐的原因分析

2021-01-02 16:13  点击次数:

  1)长期推行分方式的管理模式
  过去,我国长期实行的是按交通运输方式设立管理机构的体制,铁道部专管铁路建设与运营,民航总局负责民用航空管理,交通部负责公路、航道、港口及部分公用码头建设,以及公路、水运运输管理;而将城市交通规划和城市公共客运划归建设部下属的城乡规划司和城市建设司分管,将管道运输划归石化行业管理。
  2008年交通运输部成立后,依然存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和石化行业三头管理的局面。长期分方式管理容易导致各部门对于机构设置、体制调整和综合交通的衔接缺乏深入研究,容易造成部门分割、区域分割的局面。各种运输方式各自规划、建设和运营,整个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比较欠缺,在总体规划、总体布局上很难形成有效协调,公路网、水运网、轨道交通网、航空运输网、管道运输网自成一体,在线路、节点、联通便捷性上衔接不够,难以形成各种运输方式间的协调配合、设施的统筹规划、协同的运营管理,从而不能提供完整的运输产品和服务,大大降低了总体运输效率。
  2)投资体制改革进度不一
  不同运输方式的投资体制改革进展不同,致使不同运输方式的融资能力产生差异。从近几年公路建设投资的情况来看,国家投入资金与市场化融资接近1∶1,多元化的投融资手段较好地支撑了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而其他一些运输方式的投融资体制改革缓慢,对于铁路、水运、港口等投资回收期较长的运输方式,主要依靠公共投资,多元化投融资发展较慢,发展的推动力明显不足。

服务类别

  • 机械运输
  • 超限运输
  • 特种柜运输
  • 跨国大件
  • 首页
  • 电话

物流运输宝典

行业动态
企业新闻
物流运输宝典